又到3.15 ,说说老年消费维权那些事儿

什么?当年叱咤风云、一统六国的秦始皇来现代啦?

英明如他居然也被假药团队哄骗上了当,

刚好赶上315消费者权益日,咱就借着这个事儿好好说道说道


点击下方视频了解秦王到底遭遇了些啥


        自1983年3月15日被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确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以来,每年的3.15都会曝光大量消费陷阱,尤其是与保健品相关的领域,频频上演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消费欺诈大戏。尤为痛心的是,不知何时开始,老年人群体成为了消费欺诈的重灾区:2016年央视曝光了北京七旬老人遇天价美容院,一年花光140万养老钱的案例;2017年3.15前夕青岛老人因保健品跳海自杀事件还让人记忆犹新;2018年温州龙湾警方端掉一个专门诱骗老人购买赝品玉石、纪念币等收藏品的团伙,案值超过800余万元……

        作为有着为上千名老年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的律师,我深深知道这样的新闻不是耸人听闻,新闻曝光的仅仅是冰山一角!在我提供咨询的老年人当中,有购买收藏品高达130余万元的老人家;有在我们提供法律援助帮助追回办理养生卡损失之后,继续落入旅游消费骗局的老人家;还有为了家中无处存放价值八万余元的频谱屋而和子女产生矛盾的老人家……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过去的几年当中,我们上百次走入街乡、社区,为老年人进行普法宣讲,消费欺诈一直是作为宣讲的重点。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根据律师团队咨询与办理的六千余个案例,为老年朋友总结出老年消费维权十大警示信息,希望帮助老年朋友们提高警惕、提升法律意识、普及法律常识,让我们用法律专业知识为老年朋友的财产安全及晚年幸福保驾护航。

作者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老年之友”栏目录制普法节目




注意,以下是重点!

以下是重点!

重点!



老年消费维权十大警示信息


一、增强安全意识,防止泄露个人信息

很多消费骗局都是从个人信息泄露开始的。在近些年的3.15晚会上,“个人隐私”、“信息安全”成为了高频词汇。据警方统计,导致大规模个人信息泄露的除了黑客攻击,握有大量个人信息的企业、单位或平台违法出售信息也比较常见。生活中,常常有公司、个人打着免费体检、赠送鸡蛋、老年鞋、购物车等小礼品的旗号,要求老人留下详细的个人信息及家庭住址,殊不知个人信息就此泄露,成为骗子紧盯的对象。

建议:保管好身份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不要贪图小礼品,到有关部门办理业务需要提交证件时,应当在复印件上注明仅限于办理某业务使用。


二、  不轻信个人推销,以免维权无门

有些销售人员声称是某公司员工,向老年人兜售产品。在我咨询的案例当中,有一位老年人就是在小区的广场活动区参加活动,当场购买了两台“制氧机”。制氧机的包装箱上注明地址为深圳某公司,销售人员声称其公司位于顺义的某院子。老人为了兑现销售人员后续的返款承诺,特意记了详细地址。而之后当女婿开车带老人到该地址找公司协调返款事宜时,却发现这里根本没有这个公司。

建议:购买物品不要轻信个人,要进行工商查询(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http://www.gsxt.gov.cn即可公开查询),同时也要注意公司地址、营业执照等信息是否和注册信息相符。


三、网购、邮购不可取,后续服务难保证

网络购物凭借其方便、快捷、多重选择成为新宠。网络购物不仅仅是时尚年轻人的专属,很多老年人也加入了网购的大军。然而老年人在体验网购的便捷、实惠的同时,却也不时遭遇网购陷阱。我提供咨询的一位老年人,常常收到一家公司的邀约,为他“免费”寄送纪念币等,但是实际上却累计为此支付了数千元的快递费用。当儿子发现之后,与所谓的网购公司联系,才发现对方寄送的纪念币根本不具有收藏价值。

建议:由于老年人鉴别真伪能力有限,获取信息的渠道较窄,不要贸然追逐网购时尚,最好通过商场、店面购买商品,警惕网购邮购陷阱。


四、“政府补贴”要核实,核实途径要正确

有一位已经退休的孙先生,参加了一次去天津免费泡温泉的活动。活动当中,销售人员推销一款价值四万元的磁疗被打动了孙先生。销售称,该款被子属于高端养生品,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和改善睡眠,特别适合老年人,尤其是现在有民政部门的补贴,现价只需要一万元。孙先生想到自己94岁的老母亲睡眠差,一辈子没有享过什么福,便犹豫是不是要尽孝心买一床。孙先生表示自己只带了三千元现金,销售人员表示先把被子带回家,余下的七千元日后补齐。回到家,母亲盖上被子之后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孙先生越想越不对劲,恰逢这时,销售人员表示要上门来收余款,孙先生则表示想退货。两人电话中一番交谈之后, 销售人员不再接电话,也再没有人来收余款。孙先生这时候才确信自己是被忽悠了。

建议:老年人在看到所谓的政府补贴项目,一定要通过拨打114、登录政府官网或者向街道、社区核实,而不是拨打卖方(骗子)提供的电话咨询。


五、免费体检名目多,老人有病要就医

老年人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随着身体状况改变,心中不免有很多担忧,这时候一听到什么强身健体的药物或者保健品,就很容易上当受骗。而“免费体检”就是幌子,当诱惑大批老年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不法分子就利用“免费体检”得出不良指标,制造恐慌心理,由雇佣的“托儿”来站台煽动,大肆推销。

建议:老年人有病要到正规医院体检,不要相信所谓的“免费体检”,不要相信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六、购买物品留发票,保留维权证据

工作当中,深感老年人维权道路之艰辛,有些老年人陷入消费陷阱,在维权过程中严重缺乏法律意识,根本不懂得收集证据,从而导致无法起诉或者在诉讼中承担败诉后果。有些老年人,不知道公司信息,只有业务员电话,一旦业务员不接电话,完全不能提供其他有价值的信息,这种情况下律师只能建议其报警,而由于有购买产品的事实,警方往往按照消费纠纷处理,不能立刑事案件。

建议:老年人在大额消费时必须留存正规发票,甚至签订合同,把销售人员的承诺变成合同条款。不要轻信销售人员所谓的“开发票需要加税费、把发票寄到家中”等托辞,确保日后维权顺畅。


七、虚假广告要明辨,办卡存钱要慎重

在我接触的老年人当中,有一些在所谓的某养老商城办理大额预付卡、储值卡。销售人员告诉老人,五万元起存,不动用本金,光靠利息就能够养老,每天领钱、领礼品和免费旅游。老人乐此不疲,殊不知正在面临着本金无法退回的非法集资陷阱。

建议:辨别广告是否有虚假成分,要警惕所谓的预付卡、储值卡陷阱,要多想想为什么可以不动用本金的情况下有那么多好处。想想一定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您看中的是骗子的礼物,骗子看中的是您的本金。一旦资金链断裂,人去楼空,后悔莫及。


八、购买保健品、药品要审慎

现如今,保健品“坑老”现象屡见不鲜,即使各大媒体、社会各界反复报道、警示和揭露,依旧会有不少老人陷入各种会销、传销骗局。向我咨询的多位老年人,就因为购买了“福禄寿喜”胶囊损失数万元,由于缺乏证据,多年维权无果。

建议:保健品非药品,不可能有治疗疾病的功效。不要相信所谓的专家站台,无论是药品还是保健品,都要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正式批准的文号。要看保健品、药品的说明书,了解有哪些功效,必要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核实。


九、抵御诱惑防风险,谨慎涉陌生领域

说起收藏品,可能很多老年人都不陌生。骗子在这个领域可谓是各显神通。如果老年人家中有老物件,骗子就会免费做专家鉴定,给出一个高估值从而收取老人的拍卖费。如果老人没有老物件,骗子就会忽悠老年人购买收藏品“让财富增值”。

在我们提供帮助的老年人当中,有一位阿姨为了购买收藏品花光了130余万元养老金,虽然在律师和儿子的合力下追回了损失,但这只是一个极其个别的幸运案例。更多的老年人面对损失无法挽回,律师也无能为力。

建议: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不建议老年人涉足自己不了解的领域,以免消费受骗。


十、养老消费要理性,征询家人意见

养老产品小到老年鞋、老年购物车,大到养老公寓,五花八门。曾经红极一时的“爱福家”,2018年突然倒闭,老板卷款潜逃。据媒体报道,这家机构在全国有200多家分公司,参与投资的会员上万,而且绝大多数都是老人。有老人就说,这公司开始的时候就承诺,只要一次性缴纳40万,就可以享受所有的高端养老服务,这笔钱最终还属于老人,只是由养老机构“代为保管”,帮助进行“资本运作”,每年还可以获得10%以上的高额利息。这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最终必将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建议:购买房产等大额消费,要和家人商量,审查商家资质等避免风险。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致诚家事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