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疫情之下,以股权激励提振员工信心总共分几步?
股权激励的优势在于,让员工与企业达成利益共同体,自觉地把公司的利益看得更重要,从而使企业实现长期发展目标变得更容易。
在实际操作中,股权激励的方式各种各样,实股、期权、点数……各种概念听得大家头晕脑胀。但实际上万变不离其宗,股权激励实施的流程,宏观上有五大关键步骤。
我们只要掌握下面这五步骤,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从哪些地方开始下手了。

除了要弄清企业的性质、股权结构、公司内控制度、公司决策机制,以及公司的基本财务状况等,更重要的是,从员工管理的角度了解情况。一是公司现有的激励制度和绩效考核标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病根;二是公司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竞业禁止协议、保密协议等;三是员工的层级与人数,以及拟实施股权激励的对象基本情况;四是股权激励的初步思路等。另外,拟激励员工的家庭财务状况,支付股金的能力和预期,也是尽调的内容之一。
尽职调查的方法,除了审查书面材料,从公开信息了解舆情,还有就是深入地进行决策人访谈。

经过初步调查,紧接着就是方案的设计。
首先是确定股权激励的目的,扩大生产规模或保持生产稳定性等等。
第二是确定股权激励所针对的对象,根据对于公司业绩成长的贡献值和不可替代性,区分性地确定激励对象,为更多轮次的股权激励埋好伏笔。
第三是确定股权激励的模式,股权激励可以采用虚拟股权、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设立激励平台等形式,选择相应模式后,综合员工的数量、资产情况、股权结构等方面,选取相应的股权数量及价格。
第四是确定授予股票的来源、数量、价格、及在总股本中的百分比等。
第五是确定激励计划的有效期、授予日、行权日、禁售期等,以及授予股票的价格、程序等。
第六是明确考核指标,也就是行权的条件。
第七是其他事项。

无论采取哪种股权激励模式,无外乎要确定下述法律文件:
《公司股权激励绩效考核办法》
《股权激励协议书》
《激励对象承诺书》
《激励对象同业竞争限制协议书》
《公司章程修改意见》
《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建议书》
《激励对象劳动合同完善建议》
《法律意见书》
……

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批准程序主要包括:
董事会审议通过;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表决通过;
涉及国有资产的,需要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涉及外投资企业的,需要报商务部门、外汇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涉及到上市公司的,授予权益与回购限制性股票、激励对象行使权益前,应当接受证券交易所监督或证监会的审查批准。

股权激励方案履行程序后落地实施前,可以召开公司动员大会。将激励方案中的事项进行介绍,一方面让员工对计划有更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让未参加股权激励计划的员工认识到参与其中的优势。随之签署激励方案中相应的配套文件,待全体激励对象完成文件签署后,进行相应的股份登记及转移,调整相应的股权结构。
企业的管理与实践中的切实落地,则需要多次培训、宣讲、答疑,部分企业可能还需要根据实践中遇到的情况调整方案,以更好地落地。
纵观上述五步骤,我们不难发现,股权激励实施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
——前置步骤:遴选确定合作方

在中国企业目前的实践中,帮助企业进行股权激励的合作方,有两种情况,一是专门的管理咨询公司,另外一种是律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占领市场比较早,目前的市场份额比较大,但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股权激励实际上是一项在公司管理方面的法律服务。
从风控的角度讲,律师对股权纠纷和司法判例比较熟悉,能够倒推出各种矛盾纠纷发生的可能性,从源头抑制和制止矛盾风险的发生。
从落地的角度讲,律师能更好地把股权激励的思想,落实到法律文本中去。股权激励的初衷,都是怀揣着美好的愿望,但真正能否落地不仅要看管理落实能力,能否完美地用法律文本去体现才是根本。
从起源上来讲,股权激励最初是起源于欧美、日本等国家优秀律师在企业法律服务中的开创,移植到中国,反而出现了业态的偏差。究其本质,仍是一项法律服务。
所以我们建议,企业在进行股权激励的时候,应当尽量考虑与有企业管理经验的律师,或者有律师执业经验的管理咨询师合作,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组成多方面的团队,协同合作。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致诚企业法律顾问